2014/03/10
消費者信心之2014年台灣地區城市消費力指數
輔仁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研究所及統計資訊學系主辦、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、全國達康(股)有限公司、中華資料採礦協會、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協辦;整合了經濟及調查資料庫 (http://plus.trendgo.com.tw, http://www.trend-go.com/),通過統計模型,構建了城市消費力指標,運用該指標對台澎金馬地區不同城市(村里 鄉鎮 縣市) 之間的消費水準進行了估計及測算,分析預測了2013年和2014年的城市消費力資料。
城市消費力(City Consumption Power,簡稱CCP),是一個綜合性評價指標,評價城市的整體消費能力,主要是城市人均消費力(PCP)與城市人口數之乘積;城市人均消費力(PCP)是由城市人口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、消費性支出與非消費性支出等指標構成,根據每個指標對PCP的影響程度不同,賦予不同的權重,採用統計學習的多種演算法建構了此綜合性評價指標,以衡量城市的整體消費能力。
二、城市消費力穩定成長 區域差異顯著
經模型推估出來之結果,2014年消費力指標成長率些微平緩,但2014年全台灣城市消費力還是達到56,343億元,比2013年的56,124億元略為增加約219億元;由模型亦可觀察出,城市消費力指標有很大的城鄉差距,其中前50大村里大都來自於五都等高發展區域,而高雄市多個村里名列前茅,主要是因為高雄市的村里普遍有著人口數及戶數較多的趨勢,故該村里之城市消費力指標亦會較大;若改為討論城市人均消費力指標(PCP)時,則以臺北市較高。
三、從城市消費力看宏觀經濟形勢
由逐年提高的城市消費力資料顯示,台澎金馬地區居民消費水準仍然持續的攀升。雖然受到先前實質薪資停滯不前以及物價攀升的影響,民眾的消費意願因而些微的偏低。不過由於內需穩定,外需市場也逐漸回暖中,所以2014年,民眾的消費力仍有漲幅的空間;另一方面,隨著國際景氣的逐步升溫,各項指數改善的影響,民眾對於宏觀經濟的發展還是持有保守樂觀的態度。而為了能夠增加民眾的消費力,政府除了可以加快國際化和自由化的經濟改革的腳步以外,亦可輔以財政與貨幣的改革政策,平抑物價,進而有效的刺激國內的消費與投資的需求,使得民眾消費力的成長水準能夠早日擺脫“微成長的”新常態。